加密货币“去信任化”是指去中心化区块链的一种特性,即在使用网络时无需依赖对第三方的信任。去信任化系统拥有一种机制,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就单一事实达成共识,而无需任何权威机构,也无需彼此了解或信任,因此得名。
作为印度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经常与机构讨论区块链、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的特征。区块链经常被强调的一个特点是其“去信任化”的本质。然而,人们对“去信任化”的理解与分布式系统所提供的并非总是相同。
本文内容将探讨一系列有助于在区块链中建立信任的问题和基本概念。
加密货币中的“去信任化”
在探讨如何建立“去信任化”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回答“去信任化”是什么意思。
“去信任化”是指去中心化区块链的一种特性,即在使用网络时无需依赖对第三方的信任。去信任化系统拥有一种机制,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就单一事实达成共识,而无需任何权威机构,也无需彼此了解或信任,因此得名。
与SWIFT等中心化金融机构运营的传统网络不同,比特币的初衷是让任何拥有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的人都可以参与交易验证。由于所有交易都存储在公共账本中,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其完整历史记录。与信任某个中心机构不同,信任被置于代码和精心设计的经济激励机制中。虽然“无需信任”可能暗示区块链不需要任何信任,但事实并非如此。信任是分布式的,对信任的需求被最小化,但并未完全消除。以下几个例子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点。
不同货币的区块链如何分配信任?
如上所述,信任在区块链(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的网络参与者之间分配。根据网络的不同,信任可能涉及数十甚至数千个不同的参与者。
网络如何分配信任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其共识算法,它定义了网络参与者如何确定单一事实来源。最突出的算法是工作量证明 (PoW) 和权益证明 (PoS)。围绕它们的争论最近再次登上主流媒体,因为加密货币行业见证了区块链最大的升级之一——以太坊的合并,这标志着其从工作量证明向权益证明的转变。
这两种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验证交易所需的输入。
工作量证明
PoW 链需要计算能力(即电力)来保护网络安全并验证新交易。PoW 链中验证交易并将区块添加到链中的实体被称为矿工。他们通过尝试比其他矿工更快地找到某个数字来“挖”取新币,而这个数字只能通过反复试验才能找到。第一个找到正确数字的人将获得网络的原生代币作为奖励,但前提是大多数其他矿工都确认该数字是正确的。这种机制确保只有诚实的行为才能获得奖励。
攻击和攻陷 PoW 链的唯一方法是获得超过 50% 的整体算力,而对于像比特币这样功能强大的 PoW 链来说,这一成本高昂。
权益证明 (PoS)
与 PoW 系统不同,PoS 依赖于网络参与者在网络中锁定资产来开始验证。这假设一旦人们拥有了“权益”,他们就会对维持系统运行感兴趣。在 PoS 网络中,区块生产者被称为验证者,通常从验证者池中随机选出,他们被选中的概率由他们所持有的权益资产数量加权决定。根据不同的区块链,整个区块链的验证者数量可能固定。任何人只要锁定足够多的协议原生代币,都可以成为验证者。验证者在验证交易时,将获得协议原生代币作为奖励。如果他们出现恶意行为,其质押的代币将被削减,从而抑制不良行为。
PoS 的能效显著提升,因为它不会激励算力的积累。攻击 PoS 区块链完整性的门槛各不相同,通常在质押代币的 33% 左右。一旦某个参与者控制了该数量的质押代币,他们就可能破坏系统。最近发布的区块链和其他 Layer-1 协议几乎都依赖于 PoS 的节能特性,这使得区块链能够更快地扩展,而无需通过昂贵的硬件来提升安全性。
当观察现有主流货币中信任是如何分布的时,所有这些就变得更加可行。
比特币
比特币 (BTC) 是首个成功的加密货币,也是 PoW 的先驱。全球矿工确保交易得到验证并遵守协议规则。目前挖出一个区块的奖励为 6.25 BTC。矿工彼此之间充分独立运作,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实体能够控制大部分挖矿算力。
以太坊
以太坊 (ETH) 最近从 PoW 过渡到 PoS,旨在进一步扩展网络规模并提高能源效率。共识由至少在质押合约中存入 32 ETH 的质押者决定。他们通过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获得 4-6% 的年化收益。
Tether/USDT
Tether USDT 是一款知名的稳定币,市值在同类稳定币中领先。它最初于 2014 年在名为 Omni 的比特币侧链上推出。它力求始终与美元保持 1:1 的挂钩,而 Tether 则通过提供 USDT 代币与真实美元之间的 1:1 兑换率来支持这一目标。自成立以来,USDT 已支持多种区块链,并在从以太坊到波场 (Tron) 的所有主流区块链上原生运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该稳定币已在众多区块链上可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真正无需信任。Tether 是其发行方,虽然他们声称兑现与美元的 1:1 兑换率,但有时人们对其能否做到这一点产生了严重怀疑。作为代币发行方,他们控制着智能合约,这意味着如果他们愿意(或有法律义务),他们可以阻止任何人使用他们的代币进行交易。
USDC
USDC 是市值排名第二的稳定币,由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和金融科技支付公司 Circle 合资创立。它于 2018 年 9 月有限发行,此后逐渐成为该领域使用最广泛的稳定币之一。一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储备进行审计,并定期提供报告,确保市场领先的透明度。USDC 可在多种区块链上使用,包括以太坊和 Polygon。然而,与任何其他中心化稳定币发行机构一样,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去信任化,因为它们拥有屏蔽地址的权力,并且为了遵守监管规定而行使了这一权力。
虽然所有这些货币对去信任化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但值得探讨的是,究竟是哪些概念使区块链能够实现去信任化。
区块链如何实现去信任化?
区块链的去信任化特性大致由三个要素构成。
公钥加密
公钥加密是所有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用于确保交易发送者的真实性。它也被称为非对称加密,依赖于公钥和私钥对。
公钥对任何人都可见,而私钥只有所有者可见。每次发送交易时,发送者都会使用其私钥生成数字签名。接收者可以验证交易是否来自正确的用户。在发送和接收加密货币时,用户会与他人共享他们的钱包地址(公钥),但只有拥有私钥的所有者才能使用该钱包中的加密货币。
公钥加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提供不可否认的数字签名。但它的一个潜在缺点是,用户必须承担保管私钥的责任。如果私钥丢失,则无法恢复访问权限。
虽然密码学确保了发送者的真实性,但它尚无法防止双重支付。
机器共识与加密经济协议
区块链依靠数学、经济学和博弈论来激励参与者达成共识并诚实行事。
有时,仅靠机器达成共识不足以维护区块链。绝大多数区块链都会进行更新,以适应更广泛环境的变化,或遵循路线图来增强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每当需要进行此类更改时,它们都依赖于社会共识和治理。
社会共识与治理
归根结底,区块链网络仍然依靠人类来运行。并非所有事情都能够也应该完全通过机器共识来决定。绝大多数区块链都是开源的。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更改和更新,通常只需在 GitHub 上发布即可。
重大改进提案由管理区块链的底层社区投票表决,如果获得多数人支持,区块链将被修改。根据升级情况,区块链可能会经历硬分叉或向后兼容的软分叉。虽然最近的以太坊合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之前的分叉并不那么顺利。一个例子就是从主流比特币区块链上创建了比特币现金,这导致了社区的分裂。
然而,这正是开源代码和区块链的魅力所在,它使个人能够参与共识,并决定他们所使用网络的命运。
我们是一家专业提供支付方案的供应商,多年来深耕于印度支付服务,成功为无数海内外客户提供支付功能,对于支付集成以及高风险的支付处理,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欢迎咨询与交流。